![]() 黏著帶
专利摘要: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高黏著帶之消光性且降低黏著帶背面之映入或眩光。黏著帶10具備基材層20、著色層30及黏著劑層40。基材層20係利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塑膠材料而形成。著色層30積層於基材層20之一側之主表面。著色層30例如係藉由印刷黑色油墨而形成之黑色印刷層。黏著劑層40積層於基材層20之另一側之主表面。作為黏著劑層40,可較佳地使用丙烯酸系聚合物。於黏著帶10中,著色層30之側之可見光正反射率為2.0%以內。 公开号:TW201321465A 申请号:TW101138785 申请日:2012-10-19 公开日:2013-06-01 发明作者:Noboru Yoshida;Takahisa Mizutori;Kenta Jozuka;Yoshikazu Soeda 申请人:Nitto Denko Corp; IPC主号:C09J7-00
专利说明:
黏著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黏著帶。本發明尤其是關於一種抑制黏著帶背面之光反射之黏著帶。 作為先前通常之黏著帶,已知有於包含塑膠材料之基材之單面積層有黏著劑層之形態。黏著帶作為家電製品、汽車、建材等各種產業領域中之接合材料而被廣泛使用。由於黏著帶之使用範圍擴大,故而於進行視認之場所使用黏著帶之情形變多。因此,作為黏著帶所要求之特性,除黏著力、凝聚力等黏著特性以外,亦可列舉表面之消光性。例如,已知有考慮黏著劑層側表面之消光性之黏著帶(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9-155504號公報 然而,於以塑膠材料(塑膠膜)作為基材之黏著帶中,由於黏著帶背面(黏著劑層非形成面側)之消光性不充分,故而於黏著帶表面產生之映入或眩光之程度較大。因此,有接著有黏著帶之被接著體之設計性受損之問題。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問題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提高黏著帶之消光性、尤其是降低黏著帶背面之映入或眩光之技術。 本發明之某一態樣係一種黏著帶。該黏著帶之特徵在於具備包含塑膠材料之基材層、積層於上述基材層之一側之主表面上之著色層及積層於上述基材層之另一側之主表面上之黏著劑層,且上述著色層之側之可見光正反射率為2.0%以內。 根據上述態樣之黏著帶,可提高成為目視之側的著色層側之消光性,可降低帶表面之映入或眩光。 於上述態樣之黏著帶中,上述塑膠材料可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於上述基材層中,亦可添加黑色顏料。上述黑色顏料亦可為碳黑。上述著色層亦可為黑色印刷層。上述黏著劑層亦可含有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為單體主成分之丙烯酸系聚合物。 再者,適當組合上述各元件而成者亦可包含於基於本技術申請案而要求專利保護之發明之範圍內。 根據本發明,可提高黏著帶之消光性,尤其是可降低黏著帶背面之映入或眩光。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1係表示實施形態之黏著帶10之構成之概略剖面圖。黏著帶10具備基材層20、著色層30及黏著劑層40。於實施形態之黏著帶10中,著色層30之側之可見光正反射率為2.0%以內。 於該實施形態中,著色層之側之可見光正反射率為2.0%以下,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0.7%以下。藉由將可見光之正反射率設為2.0%以下,可降低向黏著帶背面之映入或眩光,黏著帶之存在不易引人注意,可提高貼附有黏著帶之物品之設計性。 於本發明中,可見光正反射率係以下述方式測得之值。 裝置:U-4100 Spectrophotometer(日立公司製造) 波長區域:380 nm~780 nm 光入射角度:5° 波長掃描速度(Scan Speed):300 nm/min 求出380 nm~780 nm之波長區域下之正反射率之平均值並設為可見光之正反射率。 作為基材層20,可使用塑膠材料。作為該塑膠材料,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聚酯;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烴;聚醯亞胺;聚醯胺;聚碳酸酯等。基材層20係將上述塑膠材料成形為膜狀或片狀者。基材層20自身可透明,亦可不透明,就使可見光正反射率進一步降低之觀點而言,亦可於基材層20中添加碳黑等黑色顏料。即,較佳為於塑膠材料中添加碳黑等黑色顏料並成形為膜狀或片狀者。基材層20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例如為5~500 μm,較佳為10~100 μm。 著色層30係積層於基材層20之一側之主表面上。於該實施形態中,著色層30係用以將使可見光正反射率成為2.0%以下之層,例如為藉由將黑色油墨印刷於基材層20上而形成之黑色印刷層。除此以外,著色層30可利用凹版印刷、絲網印刷等方法而形成。著色層30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例如為1 μm~10 μm。 黏著劑層40係積層於基材層20之另一側之主表面上。作為黏著劑層40,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丙烯酸系黏著劑、橡膠系黏著劑、矽酮系黏著劑等各種黏著劑。其中,可較佳地使用以丙烯酸系聚合物(A)為主成分之丙烯酸系黏著劑。該丙烯酸系聚合物(A)含有50質量%以上之具有碳數1~20之直鏈狀烷基或支鏈狀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為單體單元。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A)可以單獨或組合兩種以上之方式使用具有碳數1~20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系聚合物(A)可藉由使聚合起始劑與(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聚合(例如溶液聚合、乳化聚合、UV(Ultraviolet,紫外線)聚合)而獲得。 具有碳數1~20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比例較佳為:相對於用以製備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單體成分總量而為50質量%以上且99.9質量%以下,較佳為60質量%以上且9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70質量%以上且93質量%以下。 作為具有碳數1~20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異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異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等(甲基)丙烯酸C1-20烷基酯,較佳為可列舉(甲基)丙烯酸C2-14烷基酯,進而較佳為可列舉(甲基)丙烯酸C2-10烷基酯等。再者,所謂(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意指丙烯酸烷基酯及/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與「(甲基)‧‧‧」具有完全相同之意義。 作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外之(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環戊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異冰片酯等具有脂環烴基之(甲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苯酯等具有芳香族烴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由萜化合物衍生物醇所獲得之(甲基)丙烯酸酯等。 再者,為了對凝聚力、耐熱性、交聯性等進行改質,丙烯酸系聚合物(A)亦可視需要含有可與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合之其他單體成分(共聚合性單體)。因此,丙烯酸系聚合物(A)亦可含有作為主成分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與共聚合性單體。作為共聚合性單體,可較佳地使用具有極性基之單體。 作為共聚合性單體之具體之例,可列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羧基乙酯、丙烯酸羧基戊酯、衣康酸、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丁烯酸、異丁烯酸等含羧基之單體;(甲基)丙烯酸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羥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羥基辛酯、(甲基)丙烯酸羥基癸酯、(甲基)丙烯酸羥基月桂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甲基環己基)甲酯等(甲基)丙烯酸羥基烷基酯等含羥基之單體;順丁烯二酸酐、衣康酸酐等含酸酐基之單體;苯乙烯磺酸、烯丙基磺酸、2-(甲基)丙烯醯胺-2-甲基丙烷磺酸、(甲基)丙烯醯胺丙烷磺酸、(甲基)丙烯酸磺基丙酯、(甲基)丙烯醯氧基萘磺酸等含磺酸基之單體;磷酸2-羥基乙基丙烯醯基酯等含磷酸基之單體;(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異丙基(甲基)丙烯醯胺、N-丁基(甲基)丙烯醯胺、N-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羥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醯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等(N-取代)醯胺系單體;N-(甲基)丙烯醯氧基亞甲基琥珀醯亞胺、N-(甲基)丙烯醯基-6-氧基六亞甲基琥珀醯亞胺、N-(甲基)丙烯醯基-8-氧基六亞甲基琥珀醯亞胺等琥珀醯亞胺系單體;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異丙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月桂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等順丁烯二醯亞胺系單體;N-甲基衣康醯亞胺、N-乙基衣康醯亞胺、N-丁基衣康醯亞胺、N-辛基衣康醯亞胺、N-2-乙基己基衣康醯亞胺、N-環己基衣康醯亞胺、N-月桂基衣康醯亞胺等衣康醯亞胺系單體;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乙烯酯類;N-乙烯基-2-吡咯啶酮、N-甲基乙烯基吡咯啶酮、N-乙烯基吡啶、N-乙烯基哌啶酮、N-乙烯基嘧啶、N-乙烯基哌、N-乙烯基吡、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唑、N-(甲基)丙烯醯基-2-吡咯啶酮、N-(甲基)丙烯醯基哌啶、N-(甲基)丙烯醯基吡咯啶、N-乙烯基嗎啉等含氮之雜環系單體;N-乙烯基羧酸醯胺類;N-乙烯基己內醯胺等內醯胺系單體;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含氰基之單體;(甲基)丙烯酸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基胺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胺基烷基酯系單體;(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系單體;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系單體;(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等含環氧基之丙烯酸系單體;(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聚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聚丙二醇酯等二醇系丙烯酸酯單體;(甲基)丙烯酸四氫糠酯、氟(甲基)丙烯酸酯、矽酮(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雜環、鹵素原子、矽原子等之丙烯酸酯系單體;異戊二烯、丁二烯、異丁烯等烯烴系單體;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等乙烯基醚系單體、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乙烯酯類;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乙烯、丁二烯、異戊二烯、異丁烯等烯烴或二烯類;乙烯基烷基醚等乙烯基醚類;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系單體;乙烯基磺酸鈉等含磺酸基之單體;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異丙基順丁烯二醯亞胺等含醯亞胺基之單體;(甲基)丙烯酸2-異氰酸基乙酯等含異氰酸基之單體;含氟原子之(甲基)丙烯酸酯;含矽原子之(甲基)丙烯酸酯等。再者,該等共聚合性單體可使用一種或兩種以上。 於丙烯酸系聚合物(A)含有作為主成分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與共聚合性單體之情形時,可較佳地使用含羧基之單體。其中,可較佳地使用丙烯酸。作為共聚合性單體之使用量,並無特別限制,通常相對於用以製備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單體成分總量,可含有0.1~30質量%、較佳為0.5~20質量%、進而較佳為1~15質量%之共聚合性單體。 藉由含有0.1質量%以上之共聚合性單體,可防止黏著帶之凝聚力之降低,可獲得較高之剪切力。又,藉由將共聚合性單體之含量設為30質量%以下,可防止凝聚力變得過高,可提高常溫(25℃)下之黏著感。 又,為了調整所形成之黏著劑層之凝聚力,亦可於丙烯酸系聚合物(A)中視需要含有多官能性單體。 作為多官能性單體,例如可列舉:(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2-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2-十二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羥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甲基)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環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丙烯酸胺基甲酸酯等。其中,可較佳地使用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可單獨使用或組合兩種以上使用。 作為多官能性單體之使用量,根據其分子量或官能基數等而不同,以相對於用以製備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單體成分總量而成為0.01~3.0質量%、較佳為0.02~2.0質量%、進而較佳為0.03~1.0質量%之方式進行添加。 若多官能性單體之使用量相對於用以製備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單體成分總量而超過3.0質量%,則例如有黏著劑層之凝聚力變得過高而接著力下降之情況等。另一方面,若未達0.01質量%,則例如有黏著劑層之凝聚力下降之情況等。 <聚合起始劑> 於製備丙烯酸系聚合物(A)時,利用使用熱聚合起始劑或光聚合起始劑(光起始劑)等聚合起始劑之藉由熱或紫外線之硬化反應,可較容易地形成丙烯酸系聚合物(A)。尤其是,就可縮短聚合時間之優點等而言,可較佳地使用光聚合起始劑。聚合起始劑可單獨使用或組合兩種以上使用。 作為熱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偶氮系聚合起始劑[例如2,2'-偶氮雙異丁腈、2,2'-偶氮雙-2-甲基丁腈、2,2'-偶氮雙(2-甲基丙酸)二甲酯、4,4'-偶氮雙-4-氰基纈草酸、偶氮雙異戊腈、2,2'-偶氮雙(2-脒基丙烷)二鹽酸鹽、2,2'-偶氮雙[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鹽酸鹽、2,2'-偶氮雙(2-甲基丙脒)二硫酸鹽、2,2'-偶氮雙(N,N'-二亞甲基異丁基脒)二鹽酸鹽等]、過氧化物系聚合起始劑(例如過氧化二苯甲醯、過氧化順丁烯二酸第三丁酯、過氧化月桂醯等)、氧化還原系聚合起始劑等。 作為熱聚合起始劑之使用量,並無特別限制,先前只要為可利用作熱聚合起始劑之範圍即可。 作為光聚合起始劑,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使用:安息香醚系光聚合起始劑、苯乙酮系光聚合起始劑、α-酮醇系光聚合起始劑、芳香族磺醯氯系光聚合起始劑、光活性肟系光聚合起始劑、安息香系光聚合起始劑、苯偶醯系光聚合起始劑、二苯甲酮系光聚合起始劑、縮酮系光聚合起始劑、9-氧硫系光聚合起始劑、醯基氧化膦系光聚合起始劑等。 具體而言,作為安息香醚系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安息香甲基醚、安息香乙基醚、安息香丙基醚、安息香異丙基醚、安息香異丁基醚、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製造,商品名:Irgacure651]、大茴香偶姻等。作為苯乙酮系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製造,商品名:Irgacure184]、4-苯氧基二氯苯乙酮、4-第三丁基-二氯苯乙酮、1-[4-(2-羥基乙氧基)-苯基]-2-羥基-2-甲基-1-丙烷-1-酮[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製造,商品名:Irgacure2959]、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製造,商品名:Darocur1173]、甲氧基苯乙酮等。作為α-酮醇系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2-甲基-2-羥基苯丙酮、1-[4-(2-羥基乙基)-苯基]-2-羥基-2-甲基丙烷-1-酮等。作為芳香族磺醯氯系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2-萘磺醯氯等。作為光活性肟系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1-苯基-1,2-丙二醇-2-(O-乙氧基羰基)-肟等。 又,於安息香系光聚合起始劑中,例如可含有安息香等。於苯偶醯系光聚合起始劑中,例如可含有苯偶醯等。於二苯甲酮系光聚合起始劑中,例如可含有二苯甲酮、苯甲醯苯甲酸、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聚乙烯基二苯甲酮、α-羥基環己基苯基酮等。於縮酮系光聚合起始劑中,例如可含有苯偶醯二甲基縮酮等。於9-氧硫系光聚合起始劑中,例如可含有9-氧硫、2-氯9-氧硫 、2-甲基9-氧硫、2,4-二甲基9-氧硫、異丙基9-氧硫、2,4-二氯9-氧硫、2,4-二乙基9-氧硫 、異丙基9-氧硫、2,4-二異丙基9-氧硫、十二烷基9-氧硫等。 作為醯基膦系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二(2,6-二甲氧基苯甲醯基)苯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醯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醯基)正丁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醯基)-(2-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醯基)-(1-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醯基)-第三丁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醯基)環己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醯基)辛基氧化膦、二(2-甲氧基苯甲醯基)(2-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二(2-甲氧基苯甲醯基)(1-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二(2,6-二乙氧基苯甲醯基)(2-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二(2,6-二乙氧基苯甲醯基)(1-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二(2,6-二丁氧基苯甲醯基)(2-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二(2,4-二甲氧基苯甲醯基)(2-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二(2,4,6-三甲基苯甲醯基)(2,4-二戊氧基苯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醯基)苄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醯基)-2-苯基丙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醯基)-2-苯基乙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醯基)苄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醯基)-2-苯基丙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醯基)-2-苯基乙基氧化膦、2,6-二甲氧基苯甲醯基苄基丁基氧化膦、2,6-二甲氧基苯甲醯基苄基辛基氧化膦、二(2,4,6-三甲基苯甲醯基)-2,5-二異丙基苯基氧化膦、二(2,4,6-三甲基苯甲醯基)-2-甲基苯基氧化膦、二(2,4,6-三甲基苯甲醯基)-4-甲基苯基氧化膦、二(2,4,6-三甲基苯甲醯基)-2,5-二乙基苯基氧化膦、二(2,4,6-三甲基苯甲醯基)-2,3,5,6-四甲基苯基氧化膦、二(2,4,6-三甲基苯甲醯基)-2,4-二-正丁氧基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醯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二(2,4,6-三甲基苯甲醯基)異丁基氧化膦、2,6-二甲氧基苯甲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正丁基氧化膦、二(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氧化膦、二(2,4,6-三甲基苯甲醯基)-2,4-二丁氧基苯基氧化膦、1,10-二[二(2,4,6-三甲基苯甲醯基)氧化膦]癸烷、三(2-甲基苯甲醯基)氧化膦等。 該等之中,尤佳為二(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氧化膦[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製造,商品名:Irgacure819]、二(2,4,6-三甲基苯甲醯基)-2,4-二正丁氧基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BASF公司製造,商品名:Lucirin TPO]、二(2,6-二甲氧基苯甲醯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 作為光聚合起始劑之使用量,並無特別限制,例如相對於製備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單體成分100質量份而以0.01~5質量份、較佳為0.05~3質量份、進而較佳為0.08~2質量份之範圍內之量進行調配。 此處,若光聚合起始劑之使用量少於0.01質量份,則有聚合反應變不充分之情況。若光聚合起始劑之使用量超過5質量份,則有因光聚合起始劑吸收紫外線而使紫外線未到達黏著劑層內部並導致聚合率下降之虞。由於所生成之聚合物之分子量變小,故而有如下情況:所形成之黏著劑層之凝聚力變低,於自膜上剝離黏著劑層時黏著劑層之一部分殘留於膜上而無法進行膜之再利用。再者,光聚合性起始劑可單獨使用或組合兩種以上使用。 為了調整凝聚力,除使用上述多官能性單體以外,亦可使用交聯劑。交聯劑可使用通常使用之交聯劑,例如可列舉:環氧系交聯劑、異氰酸酯系交聯劑、矽酮系交聯劑、唑啉系交聯劑、氮丙啶系交聯劑、矽烷系交聯劑、烷基醚化三聚氰胺系交聯劑、金屬螯合物系交聯劑等。尤其是可較佳地使用異氰酸酯系交聯劑、環氧系交聯劑。 具體而言,作為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之例,可列舉:甲苯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二甲苯二異氰酸酯、氫化二甲苯二異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氫化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四甲基二甲苯二異氰酸酯、萘二異氰酸酯、三苯基甲烷三異氰酸酯、聚亞甲基聚苯基異氰酸酯及該等與三羥甲基丙烷等多元醇之加成物。 作為環氧系交聯劑,可列舉:雙酚A、表氯醇型環氧系樹脂、伸乙基縮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甘油二縮水甘油醚、甘油三縮水甘油醚、1,6-己二醇縮水甘油醚、三羥甲基丙烷三縮水甘油醚、二縮水甘油基苯胺、N,N,N',N'-四縮水甘油基間二甲苯二胺及1,3-二(N,N-二縮水甘油基胺基甲基)環己烷等。 於黏著劑中,亦可調配各種添加劑。作為此種添加劑,例如可列舉:異氰酸酯系交聯劑、環氧系交聯劑等交聯劑;松香衍生物樹脂、聚萜樹脂、石油樹脂、油溶性酚樹脂等黏著賦予劑;塑化劑;填充劑;抗老化劑;界面活性劑;顏料(著色劑)等。 黏著劑層之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藉由如下方式形成:於隔片或基材等適當之載體上塗佈黏著劑而形成黏著劑層後,視需要使其乾燥或硬化(利用熱或活性能量線之硬化)。又,於進行利用活性能量線之硬化(光硬化)時,由於空氣中之氧氣抑制光聚合反應,故而較佳為於黏著劑層上貼合隔片或基材等適當之載體,或者進而藉由於氮氣環境下進行光硬化等而遮斷氧氣。形成黏著劑層時所使用之適當之載體可於製作黏著帶時在適當之時期剝離,亦可於利用製作後之黏著帶時剝離。 黏著劑層之厚度可根據黏著帶之使用目的而適當選擇,例如為1~300 μm,較佳為10~250 μm,進而較佳為30~200 μm左右。若黏著劑層之厚度過薄,則有為了保持被接著體而無法獲得充分之黏著力之情況。 根據以上所說明之黏著帶,可顯著抑制成為目視之面之黏著帶背面的映入或眩光,並且可抑制接著有黏著帶之被接著體之設計性受損。 (實施例1) 使用黑色油墨對厚度38 μm之PET膜(透明)之一側之整個面進行印刷而形成厚度6 μm之著色層。於PET膜之另一側之面上形成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厚度25 μm)而製作黏著帶。 (實施例2) 使用黑色油墨對厚度75 μm之PET膜(透明)之一側之整個面進行印刷而形成厚度6 μm之著色層。於PET膜之另一側之面上形成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厚度25 μm)而製作黏著帶。 (實施例3) 使用黑色油墨對相對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100質量份捏入30質量份之黑色顏料(碳黑)成膜而成之厚度38 μm之PET膜(黑色)的一側之整個面進行印刷,而形成厚度6 μm之著色層。於PET膜之另一側之面上形成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厚度25 μm)而製作黏著帶。 (比較例1) 使用實施例3中所使用之厚度38 μm之PET膜(黑色)且不形成著色層,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3相同之方式製作黏著帶。 (可見光正反射率之測定) 對實施例1~3及比較例1中獲得之黏著帶測定黏著帶背面(實施例1~3係著色層側之面,比較例1係PET膜之表面)之可見光正反射率。 <可見光正反射率測定條件> 裝置:U-4100 Spectrophotometer(日立公司製造) 波長區域:380 nm~780 nm 光入射角度:5° 波長掃描速度:300 nm/min 算出380 nm~780 nm之波長區域之正反射率之平均值並設為可見光之正反射率。將所得之結果示於表1中。 實施例1~3之黏著帶係成為黏著帶背面側之著色層側之可見光正反射率為2.0%以下,可大幅度地抑制映入或眩光。相對於此,比較例1之黏著帶係黏著帶背面之可見光正反射率大幅度地超過2.0%,映入或眩光較明顯。 10‧‧‧黏著帶 20‧‧‧基材層 30‧‧‧著色層 40‧‧‧黏著劑層 圖1係表示實施形態之黏著帶10之構成之概略剖面圖。 10‧‧‧黏著帶 20‧‧‧基材層 30‧‧‧著色層 40‧‧‧黏著劑層
权利要求:
Claims (6) [1] 一種黏著帶,其特徵在於:具備包含塑膠材料之基材層、積層於上述基材層之一側之主表面上之著色層、及積層於上述基材層之另一側之主表面上之黏著劑層,且上述著色層之側之可見光正反射率為2.0%以內。 [2] 如請求項1之黏著帶,其中上述塑膠材料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3] 如請求項1或2之黏著帶,其中於上述基材層中添加有黑色顏料。 [4] 如請求項3之黏著帶,其中上述黑色顏料為碳黑。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黏著帶,其中上述著色層為黑色印刷層。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黏著帶,其中上述黏著劑層含有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為單體主成分之丙烯酸系聚合物。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598425B|2017-09-11|黏著帶 KR102092971B1|2020-03-24|점착제, 점착제층 및 점착 시트 US8710139B2|2014-04-29|Acrylic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acrylic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yer, and acrylic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EP2551319B1|2017-05-03|Acrylic adhesive composition and acrylic adhesive tape EP2572803B1|2014-01-29|Acrylic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acrylic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yer, and acrylic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EP2551320B1|2017-05-10|Acrylic adhesive composition and acrylic adhesive tape JP5502543B2|2014-05-28|アクリル系粘着テープ JP2013079360A|2013-05-02|再剥離用粘着剤組成物、再剥離用粘着剤層および再剥離用粘着シート TWI544051B|2016-08-01|Anti-fingerprint adhesive tape US20130011658A1|2013-01-10|Acrylic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KR20140102602A|2014-08-22|점착제 조성물, 점착제층, 점착 시트, 광학 부재 및 터치 패널 JP5912045B2|2016-04-27|半透明遮光テープ JP2016053180A|2016-04-14|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アクリル系粘着剤層およびアクリル系粘着テープ TW201335311A|2013-09-01|丙烯酸系壓感黏著帶 JP2013079362A|2013-05-02|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アクリル系粘着剤層およびアクリル系粘着テープ JP5730382B2|2015-06-10|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アクリル系粘着テープ KR20210102187A|2021-08-19|점착제층을 갖는 편광 필름 KR20150005566A|2015-01-14|점착 테이프 및 테이프 롤 JP2016128268A|2016-07-14|半透明遮光テープ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US20130101842A1|2013-04-25| JP2013087246A|2013-05-13| JP5841801B2|2016-01-13| CN103059755A|2013-04-24| KR20130043588A|2013-04-30| TWI598425B|2017-09-11| KR101955039B1|2019-03-06|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JP3719811B2|1997-03-27|2005-11-24|ソマール株式会社|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JP3902827B2|1997-03-31|2007-04-11|ソマール株式会社|反射防止用フィルム| JP2001021701A|1999-07-09|2001-01-26|Sumitomo Osaka Cement Co Ltd|帯電防止・反射防止膜付き透明フィルム| JP3886121B2|2002-07-29|2007-02-28|日東電工株式会社|粘着テープ| JP2005126624A|2003-10-27|2005-05-19|Lintec Corp|遮光用両面粘着テープ| JP5101179B2|2007-06-13|2012-12-19|日東電工株式会社|装飾用両面粘着シート| JP5444614B2|2007-12-27|2014-03-19|Dic株式会社|艶消粘着テープ| CN101245226A|2008-03-21|2008-08-20|苏州锦富科技有限公司|一种新型遮光胶带| JP5647576B2|2010-08-05|2015-01-07|日東電工株式会社|接着テープ| TWI461969B|2012-09-04|2014-11-21|Pixart Imaging Inc|電子系統及其指向裝置與方法|JP5912045B2|2012-01-18|2016-04-27|日東電工株式会社|半透明遮光テープ| JP6501468B2|2013-09-18|2019-04-17|日東電工株式会社|粘着シート| CN103525326A|2013-10-14|2014-01-22|深圳市宏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超薄哑白单面胶带| JP6534564B2|2015-06-19|2019-06-26|日東電工株式会社|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CN105176431A|2015-09-08|2015-12-23|苏州瑞美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种粘附材料| JP2020050868A|2018-09-25|2020-04-02|日東電工株式会社|粘着シート| JP2020164614A|2019-03-29|2020-10-08|日東電工株式会社|粘着シート| JP2020164615A|2019-03-29|2020-10-08|日東電工株式会社|粘着シート| JP2021152113A|2020-03-24|2021-09-30|日東電工株式会社|粘着シート| JP2021152112A|2020-03-24|2021-09-30|日東電工株式会社|粘着シート| JP2021152114A|2020-03-24|2021-09-30|日東電工株式会社|粘着シート|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JP2011230985A|JP5841801B2|2011-10-20|2011-10-20|粘着テープ|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